|
#102年,#32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原本實施「夫婦並作」的江南地區,紡織僅是農作生產的副業,但隨著農夫漸退出棉紡織業,農婦退出農作,竟出現「男耕女織」的普遍生產模式。請問促成此歷史現象的原因為何? |
|
#102年,#32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教皇為解決歐洲內部的經常內鬥,加上呼應東方羅馬皇帝的請求,為早日實現歐洲內部和平的到來,因此當此事件發生之時,即提出為基督教世界贏回榮耀的美夢,並宣告羅馬基督教世界和平即將到來,在號召此事件的同時,教皇亦獲得前所未有的殊榮。」請問,文中所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的發生? |
|
#102年,#32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唐朝實行關中本位政策,集中全國三分之一的軍府於關中,宋朝鑑於唐季、五代的藩鎮割據,集中全國精兵於禁軍,禁軍形成宋代皇權的重要保障。明朝則將最重要精銳兵馬佈置於京師附近,且足以制衡各地的外衛及邊兵。」請問上述資料主要描述哪一歷史現象的發展? |
|
#102年,#32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南宋時期袁氏父子相繼中第,任地方長官或中央中級官職,從事土地投資,且富有文名,結交知名士人,加上與丞相締姻,社會地位顯著提高,已然列名四明地區重要人物。」請問上述資料主要描述哪一階層的興起? |
|
#102年,#32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傳說於西元1347年,義大利人到中亞經商,回航時,無意間的錯誤,竟把歐洲帶向致命的危機,在失控的蔓延下,短短5年期間,殺死三分之一、約3000萬的歐洲人,且危害歐洲長達400年之久。」請問上述致命的災難應是指何者? |
|
#102年,#32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傳統中國文化的尊卑觀念與性別政治有密切相關,其中甲現象的出現乃隨著君主統治而日益強化、加重,早在戰國時期,乙便提出了『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的丙理論。待秦統一中國後,竭力提倡『男女禮順,慎遵職事』的社會秩序。而西漢繼承秦制,重要思想家丁也極力鼓吹『夫為陽,妻為陰』的主流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
#102年,#32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德川家康延續豐臣秀吉的擴張政策,在17世紀初多次派船到臺、澎地區,偵察海灣港口、調查物產資源,甚至招諭臺灣住民向日本納貢。也曾給予政府核准的公文派令,要求富商積極徵集人員和船隻,前往臺灣經略。請問上述所提到的『公文派令』應是指何者? |
|
#102年,#32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資料一:皇帝給傳教士留下令人喜愛的形象,耶穌會士白晉兩次受到接見,並且陪伴南巡,使他以後有機會向皇帝介紹歐洲的科學和醫學,對皇帝有深切的暸解。後來白晉寫皇帝的傳記,在西方引起巨大反響。 資料二:傳教士們把中國的真實情況介紹給歐洲,使歐洲人對中國有了前所未有的認識。在歐洲人心目中,中國是一個當時世界上最遼闊、最富饒,管理最完善,發展水準最高的國家。 請問如何正確解讀上述資料內容? |
|
#102年,#32期,#警專,#歷史,#乙組, |
|
這個帝國以12年的時間,征服歐、亞、非三大陸。之後開闢無數條世界公路,視各民族文化程度的差異,來施以因地制宜的教育,並建立了70多個國際都城,這些都城就是執行政治制度發號施令的中心地。請問上述資料所指為何? |
|
#102年,#32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官僚制度的運作,使得官人多有雙家的現象,即在故鄉與大城市皆置家,由於取士制度,已有較客觀標準,自某個時期起,雙家制度逐斬的消失。出現大量的移居兩京,放棄他們鄉里的基業,而以官為家,甚至產生無家可歸的現象。根據你的歷史知識,上述所謂「自某個時期起」最可能是指何時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