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爆發,初期英國的攻勢凌厲,法國節節敗退。然而,14世紀中葉,英法雙方忽然議和,彼此休兵。請問,其原因最可能為何? |
A |
疾病流行 |
B |
蒙古西征 |
C |
玫瑰戰爭 |
D |
清教徒革命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日治時期,此人創立政黨,被日本政府追捕。日本戰敗後,他右組織部隊,與國軍對抗。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他逃往香港,後來在中共擔任幹部。文化大革命時,她受盡批鬥,最終病逝。請問此人應為? |
A |
雷震 |
B |
蔣渭水 |
C |
林獻堂 |
D |
謝雪紅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學者分析,這位皇帝所推行的兵制係參考唐代的府兵制,具有寓兵於農的優點,因此這位皇帝曾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同時,士兵出征時,由朝廷臨時命將,事罷則解除將軍兵權,可免將帥專擅之弊,這點也與府兵制相同。請問,這位皇帝所推行的兵制為何? |
A |
禁軍 |
B |
衛所 |
C |
八旗 |
D |
北府兵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復性既儒雅,未嘗乘騎,見馬嘶歕陸梁,莫不震懾,乃謂人曰:『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若要為前文下一個標題,下列何者最為合適? |
A |
東漢的衰亡 |
B |
南朝的世族 |
C |
宋代文人政治 |
D |
明末的社會風氣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中國某一時期興起一種全民運動,在正負的號召下,家家戶戶都在除四害(打老鼠、抓麻雀、滅蒼蠅、殺蚊子)。同時社會上出現如下標語:「多裝快煉,交一把鋤頭就是消滅一個帝國主義,藏一根鐵釘就是藏一個革命」下列對前引文的推論,何者最合理? |
A |
1910年代,新文化運動時期 |
B |
1930年代,新生活運動時期 |
C |
1960年前後,三面紅旗時期 |
D |
1970年前後,文化大革命時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由於三省省長之外的官員可以參議大政,因此唐代宰相數目之多,為歷代所少見。西漢兩百年間,宰相僅有45人,而唐代兩百九十年間,宰相竟多達至369人」。下列對於前引文的推論,何者最合理? |
A |
較之漢代,唐代相權相對較高 |
B |
唐代不可能出現權相 |
C |
較之漢代,唐代的相權遭到分化 |
D |
唐代是族位高權重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此一事件爆發的原因大致可歸類為以下幾項:中美斷交的衝擊、對於民主政治的期望落空、對於威權體制的不滿、世界人權日的鼓舞,以及事件當天一連串的誤會與擦槍走火。請問,此事件為何? |
A |
雷震案 |
B |
二二八事件 |
C |
江南案 |
D |
美麗島事件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14世紀時,鄂圖曼土耳其壯大,對東羅馬帝國造成威脅。然而,直到15世紀中葉,土耳其人才攻陷君士坦丁堡。期間鄂圖曼土耳其是被誰擊敗,才阻止了其擴張行為? |
A |
帖木兒 |
B |
十字軍 |
C |
查理曼 |
D |
成吉思汗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關於從春秋時代到戰國時代的演變,下列有哪些是正確的敘述? |
#105年,#35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清代前期的治台政策,其核心目的在於如何使台灣不再成為反清的基地,也就是「為防台而治台」。在此一政策指導下,清廷採取了那些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