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27期,#警專,#歷史,#乙組, | |||
【第16-17題為題組】: |
A |
在慕尼黑會議中,英法對德國採「綏靖政策」,可以遏止希特勒向外侵略的野心 |
B |
在柏林會議中,俾斯麥充當和事佬,化解了俄土戰後歐洲的緊張關係 |
C |
在波茨坦會議中,美英蘇決議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世界即將恢復和平 |
D |
在雅爾達會議中,俄國同意加入亞洲戰場,可望早日促成大戰結束,帶來和平 |
#97年,#27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下列有三段史料記載,請從其中判讀或印證出一個正確的敘述: |
A |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專制的皇帝,故資料三應是描述當時的情形 |
B |
這三段資料足以印證中國歷史上朝代愈前,君權愈大 |
C |
這三段資料足以說明「道統與政統」的消長關係 |
D |
這三段資料若依其朝代先後應是資料一→資料二→資料三 |
#97年,#27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二十世紀有一位政治人物說:「我寧願投身於大海中,也不會把改革的船帆降下,我也許會被自己倡言的『新思維』、『公開性』、『多黨制』或『市場經濟』所壓垮,但……我堅定不移地走向這條險境環生之路」。上面這段話最有可能是哪一位的名言? |
A |
鄧小平 |
B |
列寧 |
C |
戈巴契夫 |
D |
雷根 |
#97年,#27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三國時代孫權送了一隻大象給曹操,屬下大臣無人想出辦法秤出大象重量,只有智商極高的神童曹沖(曹操之子)想出辦法,他把大象放在船上,在船身刻上記號,再分別用石塊放在船上,然後分秤石塊就得知大象的重量了。試問:這方法與西方哪一科學家所發明的定律相近? |
A |
亞里斯多德 |
B |
托勒密 |
C |
歐幾里德 |
D |
阿基米德 |
#97年,#27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曾批判宗教與專制,教會氣憤下把他們的狗呼作“康德",以示洩憤,而叔本華認為普王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II)的功德不小,因為在他統治下,康德才能夠發展他自己,而且敢印行他的純粹理性批判。如果換一個統治者,凡是要拿公家薪水的教授,大概都不敢做這事情。後來新王繼位,康德便被迫同意不再繼續著作。試問:普王腓特烈大帝能忍受康德的作為,有何時代背景? |
A |
康德在大學任教深受學生愛戴,若不容忍康德恐引起學潮 |
B |
歐洲正值君主專制最高峰的時期,教會與國君具無上權威,腓特烈大帝的作為是大環境下的例外 |
C |
歐洲正值啟蒙時期,部分君主落實理性主義者倡導的人道主義與寬容 |
D |
歐洲正盛行民主政治,腓特烈大帝的作為是民主的風範 |
#97年,#27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西元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爆發後,美日兩方都透過媒體迅速傳播此重大訊息,試問當時透過何種媒體才能最快速讓社會大眾得知? |
A |
報紙的號外 |
B |
廣播 |
C |
電視 |
D |
電腦網路 |
#97年,#27期,#警專,#歷史,#乙組, | |||
起源於美國速食界的麥當勞和西部開拓時盛行的牛仔褲,現在皆通行全球。但是臺灣的麥當勞推出米漢堡、猪肉堡,市售牛仔褲也常有繡花邊;而泰國的麥當勞叔叔塑像則呈雙手合掌的造型,這種產品或扮相的意義何在? |
A |
將產品「地方化」是為了更便於「全球化」 |
B |
將產品「地方化」是為了減緩「全球化」 |
C |
將產品「地方化」是為了保存各國的地方文化 |
D |
將產品「地方化」代表現今「地方化」勝過了「全球化」 |
#97年,#27期,#警專,#歷史,#乙組, | |||
盧梭晚年在他的自傳《懺悔錄》中,有一段對他在中年之後告別巴黎到鄉村居住的描述。他興奮的說:「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又說:「我變得和從前完全不一樣,朋友們都不認得我,當我告別巴黎這個污濁的城市和那些粗鄙的小人時,心中只有憐憫而無仇恨。」試問:盧梭的願望應該是指下列何種生活? |
A |
希望一個人獨居,過理性而簡單的生活 |
B |
希望過一種有自己情感的自然生活 |
C |
希望過一個不受專制政體束縛的生活 |
D |
希望過一種沒有仇恨的生活 |
#97年,#27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有一本1994年出版的《鐘型曲線》一書,認為黑人的智商比白人和亞裔少15分,所以他們的犯罪率、未婚懷孕率和貧窮比率居高不下,故應刪除社會福利與救濟計畫,以免助長黑人的不良行為,這種言論與下列何人的思想最為接近? |
A |
史賓塞 |
B |
史賓格勒 |
C |
亞當斯密 |
D |
達爾文 |
#97年,#27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下表是美國在四個不同年代中棉花的產量,試問:影響棉花產量變化的最重要因素為何? |
A |
南北戰爭前,棉田主人對黑奴不人道的奴役,導致產量大增 |
B |
美國完成橫貫東西的四大鐵路交通網,運輸方便 |
C |
明朝中葉後,中國江南地區專業市鎮形成,使美國棉花市場供不應求 |
D |
配合英國工業革命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