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皇帝為了鞏固政權,在諸侯王死後,就把國家分給有繼承資格的所有人,如此,雖使諸侯國變更多,但力量卻變小。請問:這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日守所椎動的政策?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某時期,宦官專橫,朝政日壞,崇尚氣節的名士與儒生發出清議,批評朝局。宦官施以報復,致使賢良盡失,崇尚氣節的士風受到嚴重的打擊。請問:此時期最有可能是?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十七世紀的一場宗教審訊,○被羅馬教廷宣告有罪,其判詞如下:「我們宣布和宣判,基於審判中所列舉的問題,以及你前面供述,你,○,被懷疑有嚴重的異端嫌疑,亦即你相信和持有虛妄且違背神聖經典的學說—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在被判定違背聖經後,你仍認為這種觀點是可能的,並且為它辯護。你終究招致了聖典和其他的法令針對此類錯誤所頒布和實施的譴責和懲罰。請問:○最有可能是?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某場戰爭的結果,讓歐洲列強在海外殖民地的勢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消長,其中英國取得了法國在北美的部份土地外還迫使法國退出印度半島,並以古巴和西班牙交換佛羅里達,致使法國失去稱霸機會,並負債累累。請問:此戰爭應為?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在此深具歷史意義的事情發生後,平等外交關係形成,兩國君主間建立親屬關係,並進行官方監督的貿易,此後,邊界問題依原則化解危機,除持續維持長時間的和平外,對於雙方的文化和經貿發展亦大有助益。根據前述內容判斷,下列敘述正確者為?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他的任務包括:主持祭典、管理族產、教化和獎懲族眾、處理糾紛與爭端等,後來他的各項權力甚至還得到法律的確認和保障。請問:他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某時期,地方長官不遵守中央指示,反與動亂勢力協定互不相犯,以求免於戰禍,事後中央雖不追究,但亦顯示出無法控制地方勢力的局面。根據前述內文判斷,下列敘述正確者為?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甲派學者:我認為考察事物以獲得知識,獲得了知識,才能明辨是非,正確認識天理,按仁義的要求去做。乙派學者:我不認同,我覺得從考察事物出發,只能得到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並不能懂得天理,這樣做,只會敗壞召人之道。請問:前述兩派學者思想上的爭端,是何時何事?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指》中,評論春秋戰國時代最重要的六家學說,列舉其優缺,其中提及甲學派:知識廣博但難以掌握要領,用力多卻少有功效,所以其主張難以完全信從;然而其制定君臣父子間的相處禮儀,區分夫婦長幼間的生活規矩,則是不能改變的。乙學派:過於注重吉凶預兆且禁忌避諱太多,使人戚到束縛並多所畏懼;但其排定一年四季運行的秩序,則是不可或缺的。請問:甲、乙學派各為? |
|
#109年,#39期,#警專,#歷史,#乙組, |
|
佛教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發展出一些適應中國文化的教義理論、禮儀制度、修行等方式,到了何時期,佛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已中國化,各宗派紛紛成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