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下列各句中畫線語詞運用不當的是: |
A |
多閱讀課外書,不僅增長知識,還能開拓眼界 |
B |
雖然他在這次比賽中滑鐵盧,況且練習中的付出不能抹煞 |
C |
一個人若想有所成就,先天稟賦固然重要,但是後天努力肯定是必要的 |
D |
一旦精神上獲得真正自由,就能不被名利拘束。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中信兄弟職棒球星周思齊引退賽,連兩天共八萬名球迷湧進台北大巨蛋共襄盛舉,21 日的比賽吸引四萬人擠滿大巨蛋,刷新三月日本職棒來台交流時的紀錄,成為台灣棒球史上第一場四萬人觀看的比賽」此段描寫的是客觀事實,無摻入作者主觀的好惡、評判、感想。下列文句,非完全客觀事實的選項是: |
A |
川普的關稅政策,影響全球經濟 |
B |
小林同學於奧運銅牌戰被逆轉,榮獲第四名 |
C |
政府推出新房貸政策,可說是無殼蝸牛的福音 |
D |
選前最後民調,兩方候選人差距縮小。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臺灣文學除了指稱出生與移居台灣之作家的文學作品,也包含表現臺灣歷史經驗、風土民情、社會精神的 文學創作。下列文類、作者、作品的組合適合編入《臺灣文學檢索手冊》的是: |
A |
新詩類:吳晟〈負荷〉、楊牧〈水之湄〉 |
B |
散文類:余光中〈聽聽那冷雨〉、洪醒夫〈散戲〉 |
C |
小說類:魯迅〈孔乙己〉、連橫〈臺灣通史序〉 |
D |
散文類:郁永河〈裨海記遊〉、白先勇〈孽子〉。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思念」是文學作品中常出現的主題,思鄉、懷友,念手足、想良人,可謂無「情」不成篇章。下列屬於 「思鄉」情感的是: |
A |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
B |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C |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
D |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朱熹《朱子語類》卷八:「譬如吃飯,寧可逐些吃,令飽為是乎?寧可鋪攤放門外,報人道我家有許多飯為 是乎?近來學者,多是以自家合做底事報與人知」關於上文朱熹以吃飯為喻,旨在說明讀書之要是: |
A |
追求書中自有千鍾粟 |
B |
讀書不可能一蹴可幾 |
C |
為學應當活到老學到老 |
D |
為學不該致力在炫耀。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下列各組文句「 」中的字詞,不作動詞使用的是: |
A |
「鼓」在風上 |
B |
陷入一個不完的「魘夢」 |
C |
「引逗」著我們 |
D |
不知不覺的「冷」去。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世說新語.坦腹東床》:「『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食,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由此可看出郗公 的行止是: |
A |
不同流俗,獨具慧眼 |
B |
標新立異,譁眾取寵 |
C |
墨守成規,不知變通 |
D |
按部就班,實事求是。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在〈桃花源記〉一文中,下列文者暗示作者理想幻滅的是: |
A |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
B |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
C |
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
D |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下列文句具有「期望」語氣的是: |
A |
夫晉,何厭之有 |
B |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
C |
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
D |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下列內容依照《四庫全書》加以分類,分類組合完全正確的是: |
A |
經部:《楚辭》、《孟子》 |
B |
史部:《左傳》、《呂氏春秋》 |
C |
子部:《道德經》、《世說新語》 |
D |
集部:《詩經》、《昭明文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