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婉曲」乃不直講本意,只用委婉曲折的詞語有所暗示。下列屬於此修辭的是: |
A |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
B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
C |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
D |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若把時間、空間、物象、速度、數量、人情等,說到極致,甚至超過了客觀事實,就屬於「誇飾」修辭 手法,下列具有誇飾修辭的文句是: |
A |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
B |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
C |
三千丈清愁鬢髮,五千年春夢繁華 |
D |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聊齋》既是一部文學性的作品,我們在讀它的時候,就不可窮詰哪些故事是真,是假,是實,是虛,而 是要從作者的無限宇宙觀,面對重重疊疊魔幻的明鏡,去觀照自己,反省自己,看看本身的所思所念,所 為所行,可能是哪種人物的翻版。蒲松齡對於是非黑白,善良與醜惡的原則把握,自有良心的分寸。他頌 揚真善美道,貶抑貪婪虛偽,使這本書成為不說教,不引訓,不道學的法書,自然能潔淨社會,純化人心。 |
A |
文學小說,注重故事屬實,立意美善 |
B |
視為明鏡,觀照自身,檢視念頭言行 |
C |
肯定《聊齋》原則明確,明辨是非善惡 |
D |
毋須說教引訓,自能純淨社會人心。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現代小說中常利用「側面烘托」的技巧,即是以旁面寫正面,通過對周圍人物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主 體特色。以下四段文字,符合「側面烘托」的選項是: |
A |
她赤著雙足,每個足踝與手臂上各套著兩枚黃金圓環,行動時金環互擊,錚錚有聲(《碧血劍》) |
B |
她的臉,從前是白得像瓷,現在由瓷變為玉——半透明的輕青的玉(〈傾城之戀〉) |
C |
我把她從頭看到腳,覺得她沒我穿得漂亮,皮膚比我黑,鼻子比我還扁,只是一雙眼睛比我大,直瞪著我看。(〈一對金手鐲〉) |
D |
當年在上海,拜倒她(金大班)玉觀音裙下,像陳發榮那點根基的人,扳起腳趾頭來數還數不完呢(〈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閱讀測驗: |
A |
〈桃花源記〉以虛構手法創作,但文采不豐美僅能算是寓言鬼神因果之說,以小說筆法改寫名間傳說 |
B |
唐人所作之傳奇多收錄於《太平廣記》,其地位可與韓柳之古文相比 |
C |
宋人擅長改寫唐傳奇為平話,再經元人改編為劇本,成就其不朽價值。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下列文句,何者最能呈現志怪小說「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之特質: |
A |
尼與我藥一粒,兼令長執寶劍一口,長二尺許,鋒利吹毛(裴鉶〈聶隱娘〉) |
B |
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蒲松齡〈勞山道士〉) |
C |
頃之,入室取用,則滿室阿堵物皆為烏有,惟母錢十餘枚,寥寥尚在(蒲松齡〈雨錢〉) |
D |
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驢而來。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欹臥(杜光庭〈虯髯客傳〉)。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閱讀測驗: |
A |
謹慎保守 |
B |
注重形象 |
C |
堅定信念 |
D |
仁慈友愛。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依據上文,最符合「利出一孔」形成的國家經濟模式為: |
A |
(1)相似 |
B |
(2)相似 |
C |
(1)、(2)皆相似 |
D |
(1)、(2)皆不相似。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國文, | |||
作文: |
#114年,#警專,#44期,#共同科目,#英文, | |||
There was a ________ pause when the roller coaster reached the top and began to dive. |